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: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,明白自己读懂他人
米卢的“快乐足球”,其实改变的就是队员的心态,调整他们对事情的看法,如果我有机会,我也可以做到米卢那样,当然这要排除技术因素。
中国企业教练第一人 教练的概念起源于体育界,转移到管理界并且成为一种管理技术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。 梁立邦说:“教练犹如一面镜子,以教练技巧反映出对方的心态,使对方洞悉自己,并就表现的有效性给予直接的回应,令对方及时调整心态,认清目标,以最佳状态去创造成果。我们的工作,就像体育教练对于运动员一样,是让被教练者去达到目标,去赢。” 对于教练,他还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:“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教练,就好像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一样。镜子不会教你怎么穿衣服,但镜子会告诉你,你穿得怎样。然后你可以有一个选择。这种在清晰了自己之后所做出的选择,才是真正有利的选择。” 与其他管理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,教练针对的不是管理制度、流程、生产设备,而是针对人的。更准确地说,是针对人的态度的。教练理论认为,如果执行的主体——人没有一个好的态度,无论多么完美的管理制度也是难以落实的。“企业教练将运动场上最精彩的部分移植到企业管理上,运用一系列的技巧和工具,通过让企业中的员工建立正面的态度去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生产力,最终取得成果。” 梁立邦笑言:“米卢的‘快乐足球’,其实改变的就是队员的心态,调整他们对事情的看法,如果我有机会,我也可以做到米卢那样,当然这要排除技术因素。” 梁立邦和他的夫人黄荣华把教练技术带到了中国企业。 从商务官到企业教练 在香港读中学时。有一次,因为一件小事,梁立邦和另一位同学被英语老师罚站,老师还生气地说不会再管他们了。尽管知道英语对于一个香港学生的前程是么重要,另一位同学还是因为老师的态度而放弃了自己。但梁立邦却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,期末考试他成绩名列前茅。英语老师对他大为嘉奖,让他重新回到座位上,而另外那位同学却依然在每次上英语课时站在后面。 “别人如何对你,并不是他的原因,而是你自己造成的。”梁立邦后来说。 梁立邦天性聪颖,善于领悟,这是做教练绝好的基础。同时他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,比如他曾经喜欢抽烟、喝酒、赌马、去澳门赌钱等,但据说时间都为一年左右,最终并没有成为癖好。梁立邦自豪:“我没有对这些上瘾,因为我意志力足够坚强。” 在香港大学毕业后,梁立邦在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当商务官时,遇到了他后来的夫人黄荣华,这是他人生一个决定性的转折。黄荣华和他一起创办了汇才公司,现在是汇才的首席导师。这是一位非凡的女性,不过她属于另一篇精彩传奇。 1996年,梁立邦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深造训练课程,并于1997年,成为一名训练导师。 有一位导师曾说:所有训练你成为导师的课程,都只是给了你一个碗,最后你能拿到什么还得靠你在实际运用中去填充。 这个时候,梁立邦已经开始对国际上新兴的教练技术感兴趣,因为他意识到教练不仅可以自己成功,也可以有效地激励、支持更多的人成功。 研究教练技术的过程中,梁立邦发现其中包含很多中国传统释、儒、道家的文化思想,只不过采用了现代化、企业化的生动形式,使得它不只是一个概念而可以有效地产生成果。于是梁立邦和黄荣华开始自己探讨、设计教练技术及相关训练。他们采用了国际上教练技术的基本原理,并加以创新,加入了部分中国文化的内容。 1999年,梁立邦夫妇的教练水平已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。英国教练学院也邀请他们加入。不过梁立邦有自己的理想:他要在中国传播、推广这套技术,并且将汇才发展成世界顶级的教练技术公司。 教练的喜悦 同样的一套道具、同样一批演员,不同层次的导演会演绎出不同境界的作品。 梁立邦讲时话总是激情洋溢,他那标准的港味普通话从来也不影响这种激情的释放,甚至增强了他的感染力。 “有一次,在教练技术素质部分第一阶段的训练结束后,学员和嘉宾都走了,只剩一些职员在收拾东西。我看见梁立邦面对空旷的会议厅,充满节奏和激情地挥舞双手,好像在指挥一支看不见的乐队。这也许是他在连续数日的训练之后的一种自我放松方式。同时,我也感受得到他作为一个导师或教练,在看到来参加训练的人短短几天内发生改变之后的那种喜悦,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。”一个汇才公司的职员这样谈到梁立邦。 这样的一个人,往往具有改变别人的能力。 有一位香港的管理者,在学习教练技术时,梁立邦是他的总教练,后来他又签订合同,专门采用梁立邦的教练服务。 有一次,他向梁立邦抱怨他的团队不行,他说他的团队很糟糕,说了很多。梁立邦听了一会儿,对他说:“停下。” 然后,梁立邦问他:“你的目标是什么?” 对方回答是要创造一个好的团队。 梁立邦让他拿出他的团队的名单和组织结构图。那个管理者总共管理三十多个人。梁立邦让他将每一个人的情况说一下,让他自己去看到底哪些人不行。 看了一遍,对方总共找出了四个人不行。这四人怎么不行呢?其中有两个打算转行,有一个生病,有一个最近失恋。其他人都没问题。 梁立邦回应他: “你看你觉得这个团队不行,因为你的焦点只是放在团队中不行的地方,你为什么不去看行的地方?然后,你的这种心态、这种情绪就感染着整个团队,整个团队的士气都落了下来,这样你就更觉得整个团队不行。其实,你们现在的成绩、现在的销售情况是完全没问题的,只不过你不应该把精力放在就要离开的这两个人身上,而应放在其他还做得很好的人身上。并且处理好和那两个人的关系。” 后来几年中,这位管理者一直在使用梁立邦的教练服务。 像看到自己的队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任何一个教练一样,梁立邦面对这一切,也是感到由衷的喜悦。他的激情,找到了回报。 梁立邦特别喜欢两句格言。 第一句是理学家张载所说的: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 第二句是晋朝大司马陶侃所说的:大禹圣者,乃惜寸阴;至于众人,当惜分阴,岂能生无益于时,死无闻于后,是自弃也。 这两句话正体现了梁立邦工作的内涵:让众人不自弃。 教练,正是让被教练者坚持不懈,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,直到最终实现目标。 对 话 《21世纪人才报》:你说教练是针对心态的。那么,它和心理学或者心理医生有什么不同呢? 梁立邦:很多人很容易把我们的教练技术认为是心理学,其实是不一样的。因为我们不是看他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。我们是看他用什么态度来对他的目标,像一面镜子一样让他知道他的态度是如何影响他的目标的。心理医生是针对他的过去,从过去入手;而教练是关心他的将来。教练和心理医生在美国是两个区分得很清晰的行业。 《21世纪人才报》:教练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或学说? 梁立邦:教练不是道理,而是一套系统的、实用的技术。我们的理论很简单。实际上我们的理念不过八个字:“激扬禀赋,启导宏才。”我们更注重的是实用性。很多人道理都懂,不过做起来是另外一回事。概念上的懂不等于你就做得到。我们教练的作用就在于支持你真正地去做到。 教练是运用教练技术,比如四步教练技巧(理清目标、迁善心态、反映真相、目标行动)、四种教练能力(聆听、发问、区分、回应)以及真我价值系统、九型人格、360度回应工具、文化差异、身体意识与太极、情商与禅修、教练身心语等工具去帮助被教练者实现实际目标的过程。 教练在实施时通常是一对一的。一项调查结果显示,培训能增加22.4%的生产力,培训加“教练”能增加88%的生产力。 《21世纪人才报》:我也听过很多参加你们训练的人说有很深的体验和启发,不过也有人担心这种状态能保持多久,是否过一段时间就淡忘了? 梁立邦:我们说教练,他真的好像运动场上的教练一样。我们可以通过教练或者说通过训练,让对方发挥最大的能力。不过这个能力它不会自然地保存。就像有人拿过世界冠军,但他如果不继续训练的话,他也很难一直取得好的成绩的。所以不是说参加了我们的训练就可以一劳永逸。毛主席不是说过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吗?实际上,人是需要每天都学习的,所以现在全球都流行学习型企业和终身学习。 《21世纪人才报》:做教练很富有挑战性? 梁立邦:是的,不过它也很有意义。同时,我们也有很好玩的时候,教练工作不会受地点的限制,我们可以在度假的过程中同样进行教练工作,也为客户做区分、给回应,我们在游泳池旁、在吃早餐时,同样可以提供教练服务。走到哪里都可以教练。